为深入推进幼儿园班本主题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幼儿园班本月主题课程评价标准与模型建构研究》的深化研究。2025年5月21日上午,由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温江区实验幼儿园承办的区学前教育第三联盟组研讨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智慧评价共研共享 课程提质赋能生长”为主题,重点围绕幼儿园班本月主题课程“内容与实施”评价展开深入研讨,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冯文霞老师,全区13所幼儿园的30余名科研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代表,四川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实幼”跟岗研修班学员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一、案例共享 经验启航
和盛中心幼儿园童烨老师以小班案例:《基于班本课程内容与实施评价的实践反思——以小班“春天里”为例》为题从"内容适宜性"和"实施有效性"两个维度,系统介绍了《春天里》主题课程的评价实践。在内容评价方面,重点就幼儿生活经验如何契合、活动设计怎样体现趣味性和发展适宜性展开评价策略阐述;在实施评价方面,则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课程实施效果。
柳岸锦城幼儿园钟瑞玲老师以中班案例《温江的春天会说话》为题分享了运用"项目学习评价表"跟踪记录幼儿在花卉探究中的深度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家长参与评价表"收集家庭教育反馈的经验。展示如何在课程评价中使用量表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温江区实验幼儿园黄翠老师以〈评价引航促幼儿科学衔接的课程实践 ——以大班《走向小学》内容与实施评价为例主题为例〉为题,通过评价量表运用破解传统衔接课程碎片化、实施僵化等难题。展示了班级从内容设计、实施优化、评价拓展三维度重构课程的评价经验,同时针对量表在实践中“本土化适配不足、教师操作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二、携手研讨 智慧交流
案例分享结束后,全体教师分为三组围绕班本月主题课程评价量表的内容与实施展开深度研讨。各小组结合案例,基于一线教学实践从量表运用方面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基于问题,提出了调整策略,为评价工具的可操作性、适用性提升奠定了有效基础。
三、点评指导 搭建支架
第三科研联盟组组长、温江区政通幼儿园易晓凤首先对老师们案例的分享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透过案例看见了教师在不断成长。她指出当前课程评价体系需优化指标设计,避免教师负担过重,建议简化评价指标并配套实用工具支持,强调合理运用AI技术辅助分析课程质量,指出评价要关注“目标-内容-实施”的连贯性,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四、专业引领 点睛赋能
活动最后,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冯文霞充分肯定了本次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她以“医生问诊”的案例切入,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评价应是基于证据的持续优化过程而非简单地判断。申明专业评价需聚焦三个维度:核心经验指向性、教学支持有效性、幼儿发展可见性,通过多元方式收集证据,判断证据,最后进行课程评价的调整、优化。提出课程设计要分解核心经验为可观测指标,创设真实情境评估能力,建立"评价-改进"的闭环机制。特别警示AI工具需与教师专业判断结合,避免技术依赖导致评价失真。她指出有效的课程评价必须立足专业标准,实现从经验判断到证据支持的转变,最终促进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案例分享、分组研讨和专家指导等形式,不仅有效促进了各园所在班本课程评价方面的经验交流,为老师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还为完善幼儿园班本月主题课程评价标准与模型构建提供了下一步实践、研究思路。
温江区学前教育科研第三联盟组研讨活动圆满举行
温江区学前教育科研第三联盟组研讨活动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