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教师风采>正文

【情智大讲堂 · 十三】AI画像赋能智慧课堂 数据驱动教学新生态

                

发表时间:2025-05-27来源:温江区庆丰小学作者:唐嘉菱



——基于AI数课的课堂分析与优化策略

 

      科技引擎驱动数据教学新生态。516日,庆丰街小学情智大讲堂又开讲啦!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杨晓霞以“AI课堂画像 解锁教学暗箱”为题,基于“AiClassroom 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系统”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享,向教师们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分析与优化策略。

      讲座中,杨主任围绕AI课堂中AI数课报告的准备和结构、基于AI赋能的课堂分析、AI循证教研实践流程三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

 

      精准记录是分析基础。在AI课堂数据采集方面,杨主任强调,制作AI课堂分析报告需要教师上传高质量的课堂视频(文件不超过1GB、音画清晰),视频上传后15分钟内即可获得分析结果。这一高效的数据采集机制,为即时教研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AI分析框架方面,三维报告解构课堂全貌。AI生成的授课报告以“目标—过程—评价”为核心,涵盖整体描述、课程话语分析、课程标准分析三大板块,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度、师生互动质量、评价有效性等关键维度,通过量化数据与质性分析的结合,立体展现课堂“教—学—评”全流程。

      此外,杨主任详细阐释了AI课堂的多元分析工具,如“课堂持续九宫格”:以5分钟为单位记录师生状态,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活动占比分析”通过分析教师讲授、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长比例,优化课堂结构;“热词排行榜”“问答行为分析”等工具则帮助教师精确掌握教学重点与互动质量,实现从“经验教学”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在总结环节,杨主任强调:"AI不是要替代教师,而是要做教师的'第三只眼'"她提出:AI报告能够针对性地解决教师讲授过多、互动低效等问题,但同时也需结合学科特性(如信息科技的实操性)与教师个性化风格。教研应遵循“定主题—采数据—深分析—强实践”的流程,融合技术工具与学科智慧,形成“诊断—改进—验证”闭环。杨主任特别提醒教师要兼顾技术工具的普适性与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实现"标准化诊断""个性化改进"的有机统一。

 

      最后,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春田对本次专题培训进行了总结。他提到:AI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教研方式,从经验型转向数据驱动型。AI数课分析系统是分析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的一个抓手,每位教师都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将AI作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优化教研组的研究方式,提高整体教研水平。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剖析,为教师们提供了AI赋能课堂的实操路径。庆丰街小学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新生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质量的提升。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143号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教育网 AllRights Reseved 网站地图

蜀ICP备:0503161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30006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