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温江学子>正文

【红领巾】锅铲翻动文化根,油香飘起自信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烹饪大赛热辣开席

                

发表时间:2025-05-23来源: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作者:刘洋


锅铲碰撞的清脆声响,食材翻炒的浓郁香气,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跃动着对劳动的热爱……514日,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的天空原乡野炊劳动实践基地,上演着一场“川味同心·劳动同行”第四届劳动技能烹饪大赛。这一次,孩子们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学校天空原乡,从课本走向了锅碗瓢盆;而这场“有锅气、有温度”的劳动盛宴,更藏着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烹饪比赛,而是一次以“川菜”为媒、以“劳动”为线的思政教育实践;是孩子们用锅铲“书写”文化自信,用协作诠释责任担当,用汗水理解“劳动最光荣”的成长之旅。更特别的是,大赛的热度,早在421日就从班级“热”到了家庭。各班通过“劳动视频+照片”的形式开展初赛、复赛。这场大赛从班级初赛到校级决赛,始终有“家校同频”的温暖注脚,让劳动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文化传承从课堂浸润到生活。

一场“舌尖上的文化自信课”——为什么是川菜?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动手’,而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读懂文化、学会担当。”

——鹏程小学副校长 袁水兵

作为川菜的发源地之一,成都的烟火气里藏着千年饮食文化:回锅肉的“一煮二炒”是祖辈的智慧,麻婆豆腐的“麻香麻辣”是地域的印记。

本届大赛以“回锅肉、麻婆豆腐”两道经典川菜为载体,正是希望孩子们在择菜、切配、翻炒的过程中,触摸川菜背后的历史脉络——从“回锅肉起源于祭祀供肉再利用”的节俭传统,到“豆瓣酱发酵工艺”里的匠人精神;从“食材搭配”中蕴含的“物尽其用”哲学,到“跨年级协作”传递的“薪火相传”理念。

“锅铲翻动的,是文化的根;油香飘起的,是自信的魂。”这堂“舌尖上的思政课”,让文化传承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温度。

一场“全龄成长的劳动实践课”——“认知”到“创新”

不同于传统比赛的“一刀切”,本届大赛最动人的亮点,是“16年级跨龄协作”的独特设计——每个回锅肉团队由15年级学生各1名组成分别完成蒜苗回锅、蒜苔回锅、莲白回锅、香干回锅、土豆回锅、青椒回锅肉6道菜品,6年级则组队挑战麻婆豆腐。

从一年级的“川菜卡片分类”“调料标签辨认”,到二年级的“食材选择清洗”,三年级的“安全切配”,四年级的“煮肉控温”,五年级的“调味炒制”……每个年级都有专属的“劳动任务卡”,真正实现“适龄劳动、阶梯成长”。

一年级刘星童举着豆瓣酱瓶认真贴标签时,五年级“小主厨”在旁边轻声指导:“这个是‘川味灵魂’,可别贴歪啦!”;四年级同学守着煮肉锅观察水温变化时,三年级“刀工小能手”已经切好青椒块递过来……“低年级打基础、高年级挑大梁”的协作模式,不仅让劳动技能“传帮带”,更让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在互动中自然生长。这,正是劳动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一场“有温度的思政融合课”——“动手”到“走心”

“劳动精神不是口号,是珍惜每一片肉、每一根菜的心意。”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里,“劳动精神”占比10%却贯穿全程——是否珍惜食材、是否尊重他人劳动、是否传承文化,都将成为评判的关键。提前采购的食材按“最小用量”准备,孩子们在清洗时会把菜叶上的泥土仔细冲净,炒完菜后主动清理灶台……这些细节里,“节约粮食”“尊重劳动”“文化自信”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习惯与信念。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赛特别设置“文化传承”环节——赛前孩子们要观看川菜文化纪录片,了解回锅肉的“前世今生”;比赛中,团队需介绍“我们的创意与文化故事”;赛后,一等奖团队将获得“小小川菜传承人”荣誉称号。

当劳动教育与文化自信、节约意识、责任担当深度融合,孩子们学会的不仅是一道菜的做法,更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理解,是对“传承文化、珍惜当下”的自觉认同。

图片1.jpg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143号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教育网 AllRights Reseved 网站地图

蜀ICP备:0503161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30006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