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启新程,砥砺深耕育桃李。为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温江区中小学第三学区联盟艺术教师们的发展,推进多民族艺术文化在校园中的实践运用,3月26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第五届文家富名师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在温江区鹏程小学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参与的老师主要包括文家富名师工作室成员、张玉荣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温江区第三学区音乐教师代表们。
本次研讨活动主题为“素养导向下的多民族艺术文化融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聚焦非遗文化四川清音和藏羌艺术文化在校园中的课程与活动案例分享,旨在总结经验、摸索路径,进一步探讨民族文化艺术在校园中推广的方式方法。 上午8点30分,活动主持陶海霞老师为本次研修活动揭开序幕。
来自鹏程小学的李娅琦老师为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课例《维也纳的钟声》,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充满创新,课堂中充分的运用了当下多媒体创新技术,以一个具有童趣化的动画形象“龙猫”作为当堂音乐课的“导游”,通过视频介绍的形式引出音乐之都维也纳,进而开始了课题学习。
李老师在完整欣赏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巧妙方式的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钟声”出现,在作品主题的教学难点上,采用歌词演唱、分小组动作创编展示、借助旋律线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为在场的老师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音乐欣赏课例。老师们在李老师的课例呈现中,收获了不少的关于欣赏课教学设计的新思维。
在专家引领环节,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文家富对这一节课给予了肯定性评价,提到李老师的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核心素养的融合渗透,有良好的课堂引导和生成。课堂环节的丰富性上和教学专业水平方面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同时,借助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也给在场的第三学区老师们也提出了几点课堂教学基础优化思路:一是要认真研读2022新课程标准,对艺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课前就做更深刻领会;二要聚焦单元主题,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任务,在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呼应好单元要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三是要深耕教材、教参文本,教师要解读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课时任务和教材单元之间学习关联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准确性;四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充分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理解。
接下来,由鹏程小学的向珊老师介绍了她推动非遗文化四川清音进校园的实践经验,向老师从学习清音,热爱清音,传承清音的历程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民族文化、地方文化课程进入校园课堂的经验。随后,向老师带着自己的社团孩子们向在场的老师们呈现了一节常态化四川清音学习练习课堂,在向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相容,社团课上高年级孩子们还自己承担小老师任务,将老师总结的演唱要点带着低年级的孩子们一起练习,从向珊老师的随堂课中,能够看出她对于社团组建和教学评价方法上都很有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随后由向珊老师社团的几组不同学段的孩子们,分别向在场的老师们展示了四川清音经典唱段,而向珊老师自己也准备了一个四川清音唱段给在场的老师们展示,迎来了阵阵掌声。
文家富名师对于向老师在非遗文化四川清音进校园的推广经验、社团训练、节目展示方面以“四维驱动筑根基,五度共育培新苗”为主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四维”是指:一是向老师的在社团组建和学生能力测试在上,有明确评价标准。社团孩子的选拔和社团期末的检测,标准都是可见可测的;二是传承有方法。对于学生的能力螺旋培养,用生生相传,生带生的方法让社团课堂具有高度的学生互动参与性;三是支持有保障。先做好社团的专业事情,再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学习;四是融合有多元。在四川清音的课堂学习和作品表现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内容,丰富了教育载体。而“五度”是指:向老师在推广四川清音进校园的过程中,投入度、示范度、专业度、放手度和激趣度都很高,多方面促进学生能力递进发展。向老师在社团建设和发展方面呈现的方式方法、以及自身对于四川清音文化的热爱,都值得在场所有老师们借鉴学习。观看了2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例和社团成果展示,老师们纷纷交流起了自己的心得感受。
最后,由文家富名师以“民族艺术进校园,课程实践提素养”为主题,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藏羌舞蹈社团、多民族文化省级课题研究等多个方面,全面向在场的老师们分享了成都温江区实验学校十多年来在多民族文化艺术进校园的实践研究成果。
此次第三学区名师辐射引领活动,为艺术教师们搭建起了一个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教师们得以精进教育技能,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草长莺飞春意浓,扬帆起航正当时。沐浴着春光,第三学区的全体艺术教师们将坚守教育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温江区第五届文家富名师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