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教育强国目标 夯实健康基石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中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战略任务,要求中小学“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深化体教融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立足“为强国建设培育身心强健的时代新人”使命,以《纲要》为行动纲领,将“健康第一”理念贯穿育人全链条,创新打造“1+5+N”鹏程快乐成长模式。通过通过“1个健康目标引领、5大运动课程支撑、N项特色活动赋能”,探索基础教育阶段“体质强基工程”的校本化实践路径,为落实教育强国目标贡献鹏程智慧。
多维联动,激活成长动能
1. “阳光35”大课间:全员动起来,活力全覆盖。每天35分钟“阳光大课间”打破传统跑操模式,设计“体能训练+趣味游戏+传统文化”融合的阶梯式活动,将四川清音身段操、篮球律动操、国际象棋等融入课间运动,让全校师生动起来!
2. “游戏20”午课间:合作中成长,游戏中育人。每天中午固定20分钟“小组游戏时间”,推行“三阶育人策略”,在经典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搭建真实情境,通过协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创编,开发“游戏菜单”,激发创新潜能。
3. “弹性15”长课间:自主选择,分层挑战。创新“15分钟弹性课间”,学科融合开发多元化“游戏菜单”,设置趣味、益智、科创等七类游戏主题,建设“活力挑战区”“静心放松角”等多元空间。学生可自由选择跳绳吉尼斯、“数智”闯关或课间微实验,满足不同性格与体能需求,让课间成为释放压力、发展特长的“能量站”。
4. “健脑05”小课间:碎片化微运动,学习更高效。午间推出5分钟“健脑运动”,开发“手指操”“桌面律动”“手势舞”等微课程,缓解疲劳;体育组联合学科教师设计“数学接力赛”“英语单词跳房子”,让知识习得与身体律动同频共振。
5. “拓能30”灵动课间:个性拓展,以赛促能。依托课后服务时段,构建“普及+特色”双轨运动体系,课程“超市化”,学生“走班选课”。菜单式推进篮球、轮滑、啦啦操等20余个特色运动项目,组建“鹏程少年运动队”;定期举办“班级联赛”“亲子运动会”“校园吉尼斯”,以赛促练、以赛育人,让运动成为校园文化基因。
时间科学化,成长可视化
五大板块以“35+5+15+20+30”的时间拼图,覆盖晨间、课间、午间、课后全时段:
1. 晨间35分钟:唤醒身体机能,开启活力一天
2. 课间15分钟:释放压力,调节身心节奏
3. 午后20分钟:通过游戏培养社交与创造力
4. 健脑5分钟:碎片运动,缓解学习疲劳
5. 课后服务30分钟: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数据画像,精准护航成长
学校构建“三维立体评价体系”:
1. 过程性记录:通过人脸识别,记录学生常态化运动成长;
2. 多元化激励:设立“健将勋章”“运动积分银行”,兑换定制体育主题文创、校园运动角色、运动实践等机会;
3. 动态化反馈:每学期发布《学生体质健康白皮书》、《鹏小鸟运动好习惯》等主题册,联合家庭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
校家社协同,打造长效生态
鹏程小学以“问题发现-课程优化-资源整合-效果追踪”形成管理闭环,定期开展体质健康评价,分析数据个性化定制学生健康成长方案;开设家长运动课堂,推广“家庭运动计划”,让健康理念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活力校园,赋能未来
在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政策指导下,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以现有成效为起点,持续深化“健康第一”理念,锚定国家体质健康保障目标,规划未来行动蓝图:
1. 课程再升级。继续优化“1+5+N”课程体系,增设“运动处方”个性化课程,针对体测薄弱项定制训练计划;开发“四季运动主题月”(春日户外挑战、暑期水上运动等),让运动与自然、生活深度链接。
2. 评价更智能。依托物联网与AI技术,构建“学生健康数据平台”,实时追踪运动负荷、体态发育等指标;联动医院、社区建立“视力-体态-心理”三位一体健康档案,实现精准干预。
3. 资源再拓展。深化体教融合,引入击剑、攀岩等新兴项目,与高校共建“青少年运动科学实验室”;联动社区打造“15分钟运动圈”,开放校内场馆、共享社区资源,落实“校内外每日2小时运动”刚性要求。
4. 校家社共育。推行“家庭运动积分计划”,发放“亲子运动护照”,倡导周末家庭运动日;开设“家长健康导师”培训营,培育百个“健康模范家庭”,形成“一代带动三代”的健康辐射效应。
未来,鹏程小学将持续以国家战略为航标,以“让每个孩子成为终身运动者”为使命,用数据赋能管理、用创新激活生态、用热爱点亮成长,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体魄强健、精神昂扬的“未来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