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班的孩子继上学期“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中接触到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后,就对“衣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发现每到一个季节我们都会换不同厚度的衣服;有的孩子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的款式会有不同;有的孩子发现衣服的材质也是多样的……衣服成为了幼儿在活之余经常谈论的话题,本学期我们就从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出发,设计了“衣服”这一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初期,我们在班级里进行了多次谈话活动,大家一起讨论“关于衣服你知道什么?”“关于衣服你还想了解什么?”等等。老师收集、记录了孩子们对“衣服”的已知经验以及对“衣服”提出的新问题。
主题活动开展前,我们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是老师直接准备完,孩子直接参与呢?还是先准备一部分然后在活动中生成新的课程后再和孩子一起添置呢?班级老师一起商讨后决定一边开展一边和孩子一起准备材料。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开始对主题网络图中的问题进行一个一个的研究,在研究到“设计、制作服装”时,孩子们和老师都遇到了问题“没有足够的布料”“不会测量”“不会穿针”“用针有危险”“不会裁剪”“部分男孩子对服装设计制作不感兴趣”……面对这一个个的“困难”,班里3位老师,各自分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不会测量---先收集软尺,然后教孩子认识刻度、记录数字;不会穿针,用针有危险---先用超轻黏土里的塑料针练习穿线、缝不织布,然后再用真的绣花针缝沙包;不会裁剪---先练习剪纸;对服装设计制作不感兴趣---到他们感兴趣的木工坊为班里的“服装工作室”制作牌子及作品展示柜等;没有足够的布料---园长妈妈的设计师朋友帆帆老师得知孩子们正在做“衣服”的主题后,寄来了许多布料……
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后,孩子们终于开始实践了,先是给布娃娃做衣服,再后来给模特做衣服。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想给自己或家人做衣服,但做好后穿不上,怎么办?”这时候园长妈妈邀请了设计师帆帆老师来到班级为孩子们解决他们在制作服装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帆帆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布料,孩子们非常高兴,一个个激动地围在老师身边讲述着自己在主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帆帆老师首先解答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在和孩子们交流时,帆帆老师对于孩子们在服装设计和制作上已有的技能和经验感到惊讶。接着她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她为什么会做服装设计的原因,在帆帆老师很小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老婆婆在自己裁剪、缝制衣服,她在旁边看了很久,非常想学,但是老婆婆不愿意教她,但她并没有放弃了,而是自己捡一些布料,自己摸索、研究,终于做成了一衣服。后来,帆帆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许多设计图,做了很多漂亮的定制服装。
接着,帆帆老师给孩子们讲解、示范了一条能够穿上的裙子的制作方法及过程,孩子们观察的可仔细了,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边示范,边和孩子们交流。帆帆老师告诉孩子们,想要做一件真正能穿上的裙子,首先要测量好尺寸,然后要在腰间缝上“松紧”……老师通过实际操作为孩子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做的衣服穿不上。桃树班的孩子又开始忙了!忙着整理帆帆带来的布料;忙着用新材料设计、制作服装;忙着给自己、给家人设计服装……
桃树班的主题活动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提出新的问题,活动中孩子带着问题进来,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去,然后生成下一次活动。在每一次活动中孩子们发现问题、尝试着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对周围环境更加关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