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育教学>好书共享>正文

《极有可能成功》观影沙龙简讯

                

发表时间:2018-03-30来源:作者:王瑞


       2018年3月28日,一个普通的周三,却是一个有魔力的日子,通过前期观影邀请函的发布,这部震撼人心的教育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们前来,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全职妈妈、有一线教师、有学校管理者等等,聚集这一群有教育情怀的人们走进海幼音体室,共赴一场关于“教育”的视听盛宴。

       影片放映时,全场观众都非常的专注且安静,随着影片中的一些问题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想必心中一定产生了一些波澜与共鸣。那么,这部纪录片在讲什么呢?

       电影纪录的正是这所High Tech High(高技术高中)的日常。从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一句话揭开影片的基调“如果今天我们像过去一样教育,我们就是在剥夺我们孩子的明天——杜威”。

      影片的开始纵古至今的回顾了教育的产生以及“学科”的形成,从最原始的教育即来自于从普鲁士训练军队的方式,大规模地培养有序,顺从,高效的军队与工人,再到1890年,在美国,一个由10人组成的委员会决定了每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所需要学习的主体科目,每个阶段要学习的内容标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学科,达到什么程度进行标准化测试,可怕的是一百多年过去至今这些结构性的设计并没有重大变化。

      在工业时代这个教育体系功不可没, 可以快速的培养标准化生产的流水线工人。可如今,情况有所转变,随着时代的推进,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智能软件和智能设备在某些领域正在将我们人类取而代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简单重复的技能机器可能比我们做的更精准。身为教育者我们不禁需要思考,我们的教育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类?如何去面对未来社会?

      High Tech High(高技术高中)的老师们就做到了,他们大多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他们拥有绝对的自由,没有课本依循,而是实行项目导向学习,通过学科跨界合作,将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创造出有真实意义且深具美感的作品。这所学校也没有量化考试,用分数来衡量每个孩子学期的成就,而是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展示之夜,学校会要求周围社区的人员,当然也包括家长参与学期末的学生个人和团队的作品展示,这是学校最重要的日子。影片最后,令人感慨万分的是展示之夜后,回顾活动,这位来自九年级的男生没有完成他们组的“齿轮文化理论”的作品。老师们鼓励他“我们看到了你努力的过程,我们不想让你放弃这个项目,我们不想让你不做自己。”利用暑假时间,当男生将完成的小齿轮安装在整个巨大的齿轮项目中时,整个项目开始运作起来,让人心潮澎湃,这或许可以为我们解释,为什么他们是极有可能成功的人。

      观影结束后,吴园长即刻学以致用,请所有人把椅子摆放成利于讨论的方式,于是大家围坐一圈。观影嘉宾通平小学校长李文杰独辟蹊径,她没有直接进行分享,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观影后,您得出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每位来宾都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车平(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校长):“家长教育 信任——面对未来,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是家庭、社会的教育,有数据显示,学生成长中70%的教育来自家长,那要做什么样的家长?是只愿意花钱给孩子物质的家长还是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家长?值得大家深思。学校教育提供课程活动支撑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家庭教育也要支撑学生成长的阳光、自信、智慧。”

       陈琳(温江区柳城幼儿园 园长):“学习品质——现在经常探讨的项目导向式学习,就是扩展并深入孩子感兴趣的知识点,将项目延伸下去,过程中,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知识是可以搜索的,学习品质是不能搜索的,学习品质是跟随终身的。以后孩子们面对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职业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不是工业生产线,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个性化的人,教师是不会被替代,但是却需要改变的,教师不能跟随时代的进步是会被淘汰的。”

       桃树班的爷爷:“改变、开放、顺其自然——改变一些教育模式,用更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孩子,让他们顺应天性去发展,也就是顺其自然的成长。”

       家长和老师们一一表达了自己的关键词,诸如:探索、感动、独立自主、支持、信任、放手、积极动手、挖掘千里、导向、心潮澎湃、学科无界限、危机感、使命感、从错误中学习、一起学习、改变、理解、适时支持、自由、专注、合作、创新、感动、提升、内在驱动力、引导、减少控制、责任……

       来自通平小学的陈校长也非常激动,他对影片中那个暑假还在坚持做齿轮的孩子印象尤其深刻,他说虽然各国国情、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作为培养人却都有共同点,那就是所有教育人都在为培养坚持、坚韧,有责任感的人而努力。

       观影会从中午一点持续到下午五点,畅所欲言的沙龙活动给予了在座的人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无限畅想,也交流了彼此从不同角度看待的未来教育,让我们以影片中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愿诸君共勉吧——“我们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所有学生都是人,他们有感情,他们有动力,他们有愿望,他们有生活,一旦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就很容易将学生当作数据点来考虑,你的麻烦会很大,很明显。”

       最后也要再一次的鸣谢Aha社会创新学院 群岛教育加速器 提供了本次影片的播放以及温江电视台简雪艳记者的参与。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143号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教育网 AllRights Reseved 网站地图

蜀ICP备:0503161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30006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