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荣辱线。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解决“学到温江”品牌建设中最关键的“上好学”问题,9月20日,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2017年秋季中小学教学工作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晓东同志作了题为《提升教育质量 丰富“学到温江”品牌内涵》的重要讲话。现全文刊载如下,请全区中小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提升教育质量 丰富“学到温江”品牌内涵
各位校长、同志们:
两周前我们发了今天教学工作会的预通知,今天才在这里开这个会,目的是让学校、研培中心都对这个会都有一个精心筹备的过程。从前面会议的内容看,无论是学校提供的展示课,还是各学校准备的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刚才大家的发言,都能感受大家精心准备的效果。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荣辱线。今天会议的内容很丰富,信息量很大,也很具体,希望各学校会后认真消化,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就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谈三点意见。
一、 强化提高质量的意识,丰富“学到温江”品牌内涵
到教育战线快半年了,我一直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会有什么“三把火”之类的变革和举措。但我也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办教育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质量意识要深入骨髓,无质量无足以生存,教育质量是教师的话语权,更是校长的话语权。我们的所有政策,就是要向那些教得好书、带得好班的教师倾斜,向那些办得好学、出得了质量的学校倾斜,要晾晒质量,让有的人如坐针毡,教育系统必须大张旗鼓地唱好质量主旋律。这几个月来,无论是教育科还是研培中心提出的,向质量倾斜的相关政策,我们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小学教学质量专项奖今年我们第一次落实了,明年的预算中还要争取进一步加大力度。上周局党组会还通过了把教育质量在督导评估中的占比提高到55%的决定。到研培中心调研时提出的影响质量提升的几个问题,都作为教育局督办件必须按时办结。可以说,逐步完善提升质量的评估机制和政策导向,是局党组的共识,希望大家根据这些导向,引导干部教师科学高效地抓好质量提升工作。
全力打造“学到温江”教育品牌是区委在党代会报告中为温江教育定下的发展目标,也是“文明和谐幸福之城”建设赋予教育人首位的担当。“学到温江”的“有学上”问题,党委、政府正在克服一切困难解决。而解决“学到温江”最关键问题——“上好学”的问题,是我们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局层面,抓质量的主要举措就是出政策和用人才,我们迫切希望通过现有质量评估政策导向,发现、培养更多“能抓质量”、“善抓质量”的人才,然后用好这些人才,从根本上促进温江教育质量的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底气、豪气向中心城区看齐。
二、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品牌教育的温江质量
提高质量,必须遵循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要以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追求每一个学生全面、充分、可持续的发展。虽然在当前教育大背景下,分数对每个学生、学校来说,依然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君子爱分,取之有道”,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一定要强化研究,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机制,以改革激发活力。下一步,义务教育阶段将重点深化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积极探索“两自一包”管理制度改革。“两自一包”改革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市新建学校中推广,这既是破解教育发展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机制创新。近几年我们陆续有不少新建学校投用,我们重点在新建学校中有序推进改革试点,也欢迎有意愿的其他学校申报试行。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班改课改。向课堂要质量,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硬骨头。据我所知,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积极主动地推进班改课改。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认识到了推进班改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课堂质量。但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是教师对自己的超越和挑战,不能仅凭一时热情、单靠行政要求去推动,而必须基于教育的规律、管理的规律去引导、去浸润。希望各中小学、研培中心、教育科、督导室等相关部门,一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我希望,在区域层面看到更多校长推进班改课改的热情与才华,看到更多教师参与班改课改的智慧与奉献,看到更多学生受惠于班改课改的累累硕果。
三是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牛鼻子。因为真正有效的改革,必然牵涉到利益的再分配,而评价改革,是驱动利益再分配的有力杠杆。成都是国家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试验区,我们要努力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温江经验。已经推行了近3年的中小学绿色质量发展水平监测,为中小学量身定制了质量形象坐标。我们有的学校,几乎每期都处在轻负担高质量的绿色质量象限,也有个别学校,总是处在高负担低质量的红色质量象限,这类学校,应该及时警醒,为什么你的教师、学生比别人付出多得多,收获却少得多。管理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带领你的团队更加高效地工作。我们所有学校的绿色质量发展水平提高了,温江教育的品质也就提高了,“学到温江”才不至于只是一句口号。去年已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实施方案》,也是我们温江教育推进评价改革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去年我们年终绩效分配,首次直接与学校的质量积分挂钩,绩效差距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质量差距,但下来风平浪静,说明我们学校是充分认可这一评价的。今年,我们以“高中输送优质生源奖”的名义,对中小学教学质量实施了专项奖励,明年,我们还将全力争取将中小学教学质量将纳入财政专项预算。这些举措,就是要运用评价杠杆,充分激发干部教师狠抓质量的工作热情。优质优酬,是最根本的分配原则。你把教学质量提上去,把学校品质办起来,教育有形象有品牌了,区委、区政府自然会给予教育更大的支持。不只是专项奖励,我们的职务晋升、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名优教师考核等等,都应该理直气壮地向质量倾斜,向教得好书、办得好学、考得出高质量的干部、教师和学校倾斜。
三、推进精细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在此,首先对教育科、研培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提几点建议。
一是形成服务为本的工作机制。研培中心要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现实问题,提供基于需求、基于问题的服务菜单,切实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升级。教研员要精心谋划学科建设,并且带领整个学科在全市占领质量高位。同时,研培中心内部要切实推进岗位责任制,建立并完善学科间基于质量差异、服务差异的激励机制。二是要做好精准指导工作。对全区绿色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学校、年级,教育科、研培中心一定要有相应的扶薄、托底措施,要从行政支持与专业扶持的角度,给予学校精准帮扶,有效提升短板,也就是最快的提升整体水平。三是要切实发挥专职督学作用。我区成立督学片区工作室,实行督学挂牌工作,要开展好责任区督学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督导工作,切实帮助学校提升质量找问题、添措施,加动力,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其次对学校质量管理提几点建议。
二要加强指导。中小学的管理干部,是业务指导干部,不是行政官员。一定要强化专业指导,要通过自己的管理,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工作。绝不能仅仅把管理等同于提口号式的要求,基础教育科要尽快提出“校长进课堂”活动的相关方案。二要强化落实。学校管理,决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与思想层面,有想法更要有行动,有工作布置更要有工作督查,有工作督查要有相应的评价保障。提高教学质量的各项常规工作管理,一定要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持续用力,长久围攻,常抓不懈,更要有行动的标准以及督查与矫正机制,否则,管理无助于质量提升,甚至还会妨碍教育质量提升。三要切实解决问题。质量提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学校要及时发现、深入剖析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教师成长问题等,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努力化解影响质量提高的各种矛盾。
同志们,如何切实有效地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理性面对的问题。希望我们各位干部,紧紧围绕我们的教学工作主题,依靠和团结广大教职工,全面推进班改课改,全力提升管理实效,为“学到温江”教育品牌的打造、为温江教育以昂扬的姿态加入中心城区,做出更新、更实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