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正文

借专家力量 做顶层设计 破课改之冰

东二举行省资助金项目课题开题会

                

发表时间:2016-12-23来源: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作者:刘晓敏


      2016年12月22日,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校承担的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基于走班制下的小学艺术类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为例”课题开题会,在学校教师书吧举行。莅临会场指导开题会的省市专家有:四川省教科所科研管理室副主任王霞,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副院长李松林,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杨霖,成都市教科院发改所陈军。温江区研培中心副主任卓平、温江区研培中心发展室主任向伟到会指导。开题会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杨毅主持。参加开题会有:学校课题组全体主研人员,温江区研培中心教研员冯文霞、马玥、黄丽,温江区东二外国语学校管理干部。
      会上,学校教科室主任刘晓敏从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课题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述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原则、研究的措施和方法、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课题研究的预期主要成果和效益等八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和老师作了汇报,专家们对学校前期扎实的研究和创新性的实践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为学校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课题组要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力争实现三个增加:增加每周的走班课时,增加参与走班的年级,增加课程的深度。二是用大整合的思维来研究艺术走班课程,要把走班课程置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下、置于学校大课程下来审视,理清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大课程、艺术走班课程和社团课程的关系,艺术模块可以从艺术表达、艺术鉴赏、艺术创新的维度来划分,以期实现学科之间高度的整合。三是课题组要从教育部颁布的六大核心素养上、从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两个层面去再次审视并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让研究的目标定位更精准。四是要对走班的目的进行深入的研讨,因为学生艺术爱好与兴趣偏好不同,艺术能力有差异,所以才要对学生进行分类,这才是进行艺术课程模块化走班的依据;因为学生的艺术能力水平有差距,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这就需要艺术走班制课程本身要分层;走班制要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就必须要研究课程的分类与分层,凸显课程的选择性和层次性,努力建构起与走班制相适应的211课程结构模式:2节基础性课程、1节拓展性课程和1节综合性创作型课程。五是学校艺术类走班制课程宜从艺术设计、艺术表达、艺术鉴赏、艺术创作这种维度来构建与编撰,以此来突显学校艺术教学的特色。六是学校课题名称的表述可以申请变更为:“小学艺术类走班制课程建设研究”,更言简意赅。区研培中心副主任卓平强调,东二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课程改革,触及到了新课改的本质,必将带来一系列教学行为和管理机制的变革,希望东二借助专家的智慧,做好顶层设计,在实践中要继续约请专家进行问题诊断,及时总结操作经验,辐射指导兄弟学校,为温江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东二的贡献。
      最后,学校课题组主研人员教导主任叶国洪代表课题组进行了回应发言,他强调学校将组织课题组教师厘清学生核心素养、艺术核心素养与课题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整合的思维来审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艺术走班制课程及社团课程,科学设计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艺术走班课程体系,扩大课题实践的参与面与参与度,创新管理与评价机制,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为新一轮的课改班改破冰,让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学生。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143号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教育网 AllRights Reseved 网站地图

蜀ICP备:0503161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30006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