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正文

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温江区“3+A”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项目之“名教师名班主任” 集中研修培训

                

发表时间:2016-10-17来源:温江区万春学校作者:毛羽升


      10月15日上午9:00,温江区“3+A”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项目之“名教师名班主任”集中研修培训在成都师范学院第一教学楼A栋E205学术报告厅举行。成都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后、研究生导师、首席专家邓达教授以《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话题开展问题研讨;温江区教育科研带头人、温江二中教科室主任唐应树带来了关于《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讲座;温江区研培中心信息技术教研员何仕伟介绍了“三维一体”德育精品共享课程中心网络平台》的相关知识。

      “学校研发的‘产品’是什么?拿什么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教师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在哪方面能形成绝招?”,“教师与医生相比,医生的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教师如何体现其专业性?”,邓达教授就“构建德育共育团队,共享德育课程”提出讨论话题。七中实验校李华、华黄来,燎原职中陈凤,区实验校文家富,公平学校湛勇等老师一一分享了自己的问题思考。

      孩子的未来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指向。树立学校课程“产品”意识,学生的素质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分享来获得,从中满足学生的“生长需求”,体现教师专业自主性和专业性。价值观、专业素养、文化背景、人格魅力,以及“沟通与诱导”能力,是判断教师是否具备产生“对向化”的思考,达到有效“教学沟通”形成教学绝招的关键所在。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坚守“2231”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2个人(教师和学生);2个要求(国家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个影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实施);1个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邓教授因势利导,强调“因人而治”,是教师要学习医生“因人而异”开处方的经验做法;教师要“因材施教”,捍卫作为教师的自我专业权利,体现教师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

      “高中教师没有教材、教参、教辅资料,教师依据班级学生开发教材”、“区域推进无极差课程设置,准确把握学生特点,开发学生需要课程”,唐应树主任分享了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并结合我国现有“传统文化课程、国际理解公民教育课程、生态环保课程”实际,重点讲述了关于《K12精品德育课程标准的撰写》的思路与方法。同时,还结合温江二中《孝·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思考进行了经验交流。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在总结活动中,邓教授对各位名师学员给予殷切期望,强调教师成长与教育发展的密切关系。“有效的互动交流,证明是一次‘接地气’的思维碰撞”,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切实实践校本课程,打造优质温江教育品牌。并勉励大家要昂扬斗志、努力学习,树立属于自己的名优教师品牌!



主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143号

CopyRight 2012-2020 by 温江教育网 AllRights Reseved 网站地图

蜀ICP备:0503161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30006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96号